你可能也发现了,近期小学生们三天两头就上热搜。
被隔离的他们嚷嚷着网课太难,不想上了。
在家待不下去,实在想开学了。
但最痛苦的人,其实是他们的爹妈。
这两个月,几乎所有些中国父母都被欺负哭了。
在娃没能如期开学的第 37 天里,他们的耐心已经被消磨得所剩无几了。
他们天天的平时是如此的:
——一不留心,家就成了凶案现场,作案手法极其残忍。
——辅导作业,七个生字就压垮了一位老妈妈。
——家的盆栽壮烈牺牲了。
——家的狗也英勇就义了。
付出了这样惨重的代价,却还是拦不住娃一颗想闹腾的心。
孩子们边哭边闹,甚至提出了最强人所难的需要:
我想出去和冠状病毒一块玩啊!
大家采访了十几位绝地求生的父母,他们濒临崩溃:
“再隔离就断绝母子关系了。”
“没被病毒干掉可能就会被我儿子干掉了!”
却又无处可躲:
“重点房屋还没有多大,每天迎头碰脸的!”
他们亲身实践出了这条血泪真理:
“一个孩子确实做不了什么,但能叫你什么也做不了。”
两个月了,父母已经被孩子们统治整整两个月了。
下面,就是他们的种种困难。
按时上 8 个小时的班,忍一忍一个月就过去了。
而目前——孩子们的假期,无限时延长了。你外出上班的日子,也被迫延长了。
原来一天外出溜三次,目前好了,全家都要变成他们游乐场。
把一个什么事都不干的孩子放在家,会发生什么?
——你会在家捕获一只野生的孙奥创。
还是立刻要大闹天宫的那种。
有些用颜料画满了整个客厅,边画边感叹我们的快乐童年:
好好玩儿啊!
读者@纪爽 家的两个兄弟直奔厨房,把家仅剩的鸡蛋都祸祸了。
接着两个人蹲在地上享受起了胜利果实,想拦住他们?
不可能的。
而那些学会了核心科技的小朋友,已经不满足自己家这片天地了。
他们手拿遥控器,开始帮隔壁哥哥的电视机换台了。
你不让他玩他想玩的,那他肯定就会玩你最不想让他玩的。
一个没看住,悲剧就发生了。
——譬如钱。
朋友@鲍琳子在睡觉,儿子在旁边把抽屉里的钱翻出来了,当纸一样撕着玩。 醒来的时候,已经撕了足足几百块。她象征性地批评了两句:你再撕我就打你。
没想到儿子居然还委屈上了,忽然就又哭又闹了。
——譬如心爱的小宠物。
读者@sasa 的女儿在家,没朋友陪她玩。
她就跟乌龟说:“乌龟你是否非常无聊?是否走不动?想要我助你吗?”
然后把乌龟拿出来在地上摩擦摩擦,把乌龟一个冷血动物的肚皮都擦热了。
——还有你刚熬好的大米粥。
别喝了,这回哪个也别想喝了。
——实在没东西可玩的时候,孩子们还会把魔爪伸向你。于是你被迫化身电动四驱车,把他从客厅左侧带到客厅右侧。
代替超市门口的摇摇车,成为他们的得意座骑。
生了个有医学梦想的女儿,还要饰演一下患者。
以前我以为在家陪孩子玩就是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。
大伙都开心,还顺带增进了一波感情。
和这类爹妈们聊完后我才发现,“在家陪孩子玩”就是一命换一命。
快乐了孩子的童年,却牺牲了自己。
一个月前,父母还把网课看作是胜利的希望:
“孩子终于有事干了,我立刻就解放了!”
但非常快,他们就笑不出来了。由于新的风暴出现了。
他们终于发现,上网课,父母是要陪同旁听的。
老师批不完的作业,父母是要亲自上阵的。
而平常上房揭瓦的娃,这个时候居然死机了。
——本来是一块上网课。
上着上着就剩下你自己在听了。
——答应了要认真写作业。
结果一份作业从去年写到了今年。
——最积极也就是那样几节体育网课。
结果还没有上十分钟,楼下的邻居就来敲门了:
“不好意思,你们家孩子把大家家灯给震短路了。”
等到辅导作业的环节,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庭关系更是濒临破裂。
教孩子学英语。
——动词后面应该接什么词?
——打次!
指导孩子造句。——亮亮在做什么?
——我不认识亮亮!
隔着屏幕你都能感觉到父母被学习支配的绝望。
“不要做了,明天我把你的老师们统统拉黑!”
就连体育老师都来了!”
不怪父母太脆弱。
由于孩子们的思路,永远能叫你血压爆表。
依据上下文讲解成语:伸手不见五指。
小明的父亲计划开车带全家出游,请补全对话。
用关联词造句:
“父亲一边开车,一边看美女。”
“父亲不只爱玩手机,还爱看美女。”
你在旁边气到喷火,孩子却照样不为所动。
读者@老老太 问家的孩子:“你什么都不会,考试如何解决?”
孩子答,“不要紧,老师说不会的,就空下。”
“母亲,你心率下来了,放心吧。”
两个月过去了,看完网课的爹妈掌握了琴棋字画。
但娃,还是那个一做题就浑身难受的娃。
疫情里的这两个月,让所有中国父母都了解了 3 个道理:
第一,学校放寒暑假,可能是用来给小学老师养伤的。
第二,距离确实是能产生美的。
第三,这孩子确实是自己亲生的。
——要不是看在亲生的面子上,他早就挨过好几轮毒打了。
疲惫归疲惫。和孩子大眼瞪小眼久了,心态居然也渐渐回归平稳了。
毕竟以大人的体格参与游戏,还是多少能获得点虐菜的快乐。
趁着孩子年龄小多忽悠几次,依然能成为日后甜美的回忆。
有的父母甚至发现了一片是我们的新天地。
读者@绡绡 以前最怕孩子问她:“妈,今天吃什么?”
目前她不只丝毫不慌,甚至还有点期待。
一个假期里她掌握了做凉皮做手抓饼,还主动烤过一次汉堡胚。
毕竟和哄孩子比起来,做饭刷碗真是太有意思了。
另一位母亲说,儿子在家上了一假期的钢琴网课,愣是没弹下来一首曲子。
最初她特着急,就搬个板凳在旁边盯着孩子练。
天天陪上两个小时。这么跟学了一个月,目前她都会弹《致爱丽丝》了。
“起码我掌握了,学费没白掏。”
“也不需要儿子替我达成音乐梦,我一个人追梦比他快多了。”
每个被孩子折磨的老爸爸老妈妈,最后都在老祖宗的心灵鸡汤《莫生气》里得到了治愈:
“邻居亲朋不要比,儿孙琐事由他去。
为了小事发脾气,回头想想又何必。”
网课错题莫生气,血压升高伤身体。
争取活到开学前,爹妈撑住即胜利。